1 1 1
 
我的位置:首页> 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
时间: 2018-07-13

        

一、总体要求: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

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牢固树立隐患即是事故的概念,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全面排查、整改项目现场安全隐患,堵塞监管漏洞,加强安全措施,落实责任到人,有效杜绝各类安全事故。

二、检查范围

1. 所有在建信息管道及弱电迁改工程项目。

2. 所有终验转维护的信息管网项目。

3. 办公场所及公共车辆。

三、责任分工

工作领导小组:总经理任组长,常务副总、副总经理任副组长,成员为各部门负责人。

职责:负责指导、督查和实施安全生产大检查各项工作。

1. 在建信息管道及弱电迁改工程项目

承建单位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主体;建设单位业主代表是施工现场管理责任人。监理单位和现场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行使管理职责,组织施工单位自查自纠,排除安全隐患,督促落实整改。

2. 终验转维护的信息管网项目

信息管网终验转维护项目由维护单位负责维护;经营维护部负责对其日常维护工作进行监督考核。

3. 办公场所及公共车辆

个人为其所属办公区域及其相应或正在使用的公用物品第一责任人;综合办公室负责对公司办公场所及所有公用物品实施督查和管理,其安排的专项人员负责相关工作的具体实施;其他部门全力配合,协助完成相关工作。

四、组织实施

(一)在建信息管道及弱电迁改工程项目

1. 内容

1)检查施工、监理单位的施工安全管控体系建立情况;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应急措施方案的落实情况;

2)检查弱电迁改项目开工前是否签订施工安全协议;

3)检查在建工程的各类施工机械设备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安全防护措施是否落实,是否有效;

4)检查施工项目是否严格按照设计文件、信息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施工;

5)重点检查在建信息管道及弱电迁改工程项目沟槽回填是否到位、人(手)孔是否围挡防护并警示标识、施工材料堆放是否规范。对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的限期督促整改,堵塞安全漏洞,排除安全隐患,落实施工现场安全防范措施。

2. 实施阶段

1)施工单位自查自纠阶段:施工单位作为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主体要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不留死角、不留盲区逐一排查,并将排查情况逐一登记,查漏补缺,在项目现场监理的组织下,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要求。

2)全面检查阶段:在工程责任主体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建设方项目负责人组织监理单位对所有在建及迁改项目进行全覆盖、无缝隙、拉网式大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并登记造册,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整改,确保整改时效

在节前开展对项目现场安全防范措施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在建工程项目的整改情况,对发现的各类隐患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整改;对存在安全隐患严重的单位,将责令停工,待落实有效防护措施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复工。

3)总结提高阶段公司相关部门及各有关单位对大检查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查缺补漏,巩固隐患排查治理成果,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形成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

(二)终验转维护的信息管网项目

1. 严格执行三级巡查制度:第一级:维护单位对信息管网及其附属设施进行日巡查,如遇恶劣天气要加强巡视力度,必要时需全天候看护现场;第二级:经营维护部维护主管对所有维护项目进行月巡查;第三级:经营维护部部门负责人对重点项目进行月抽查

2. 排查内容:管井井盖是否破损或丢失;周边施工是否影响信息管网路由及管井安全;信息管网内是否穿放非弱电线缆等。

在日常巡查及检查过程中,巡查人员要巡视到位,不遗漏任何一个管井、任何一处管道。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做好防护措施,派人现场盯防,再按照应急预案对隐患进行处置,作好障碍查修记录。

3. 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及时登录日常维护台账日报、周报和月报;针对安全隐患,建立处理方案;登记故障受理台账等。

(三)公司办公场所及公用车辆

对办公场所的电源、电器设备、供电线路、门窗、食堂区域、易燃易爆物品、水源及其设施、公共车辆、安全疏散通道进行每日巡查,排除水、火、盗窃和公用设施等安全隐患;每周定期检查公共消防设备设施、电梯等是否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每日检查食堂区域卫生、食材及其储藏状态,杜绝过期、霉变、鼠患等问题,全力确保食堂卫生和食品安全。发现任何安全问题,要立即按照应对方案妥善处理。

五、相关工作要求

(一)提高安全意识。牢固树立隐患即是事故的概念,强化安全生产意识,结合信息管道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生产工作方案及防范措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二)加大检查力度,注重实效。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自查自纠工作:针对每个环节、每项安全措施是否落实等情况,特别是重点场所、关键环节;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并及时落实整改要求。

(三)实行长效监管。安全生产要实施动态管理;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不断强化安全标准的现场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将各类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上一篇: 没有了